首页
>> 机构设置 >> 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系 >>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1-03-24访问次数:字号:[ ]

研究方向

本系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方向。借助多学科交叉,以水泵与水泵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高效可靠和稳定运行为研究目标,服务于灌溉、防洪排涝、供水和跨流域调水等水资源输配与高效利用领域。目前本方向重点关注的是水力机械的内部流动理论和智能控制、计算流体动力学、水力机械的空化、空蚀、磨蚀与多相流和水力过渡过程等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在农业流体动力学方和农村综合水能高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

科研条件

本系拥有开展水力机械科学研究工作的相关条件,特别是在水泵、水轮机的水力性能、汽蚀、振动、噪声等方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拥有用于并行计算的计算机集群。

建设有“北京市供水管网系统安全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4300m2以上的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室等科研用房,中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其中大型精密仪器50余台(套)。中心设有流动测量与分析等专业实验室;水泵优化设计、流固耦合、瞬态流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具有激光颗粒测速仪(PIV)、高速摄影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此外,中心实验室积极开展与本院以外以及校外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开放活动,不断壮大本室的科研力量,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在研制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方面,实验室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科研项目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各类横向课题在内共350多项,研究内容涉及南水北调工程高扬程水泵、三峡工程混流式水轮机、我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精确喷灌技术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著作和教材

[1]  王福军,《水泵与泵站流动分析方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  王福军,《水泵与水泵站》,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李小芹,《工程流体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  唐学林,《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及其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2006

[5]  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常近时,《水力机械装置过渡过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常近时,寿梅华,《水轮机运行》,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8]  常近时,《叶片式水力机械水动力学计算基础》,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9]  常近时,《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0]      李世煌,《叶片泵的非设计工况及其优化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李世煌,吴桐林,《水泵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2]      李世煌,袁秀文,《潜水电泵的使用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3]      王福军,《AutoCAD应用C程序设计——机械CAD编程方法与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14]      许一飞,许炳华,《喷灌机械原理、设计、应用》,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9    

科研成果

自1980年至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如依托机械工业部“八五”科技项目“水泵CAD系统”研制的水泵CAD软件,1997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泵设计手段由手工向计算机的转变;开发的“节水灌溉CAD系统”于2003年通过北京市科委的技术鉴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大型灌溉设计软件;“大流量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调控与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6年中国水利学会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灌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水北调中线大流量高扬程泵站及输水系统关键技术”获2018年中国水利学会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提高我国高扬程大流量水泵科技水平做出了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