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水院60周年庆|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18-09-18访问次数:字号:[ ]

9月14日,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金码大厦第12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武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天津农学院等涉农水利学科的学院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北京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疆天业节水灌溉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耐特菲姆(广州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用人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水院院长严海军、副院长杜太生、李云开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出席本次座谈会。

会议由杜太生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与会人员和召开本次座谈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兄弟院校和各用人单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会议议题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学科如何服务于新时代水利行业的需求;水利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水利工程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差距;涉农高校水利大类本科生培养定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新工科、新农科、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

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和自由研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黄介生教授指出,水利工程学科的未来走向与国家需求息息相关,社会需求的改变必将引发生源和就业前景的相应改变,未来部分地区水利工程专业的重心将趋向于水生态与水环境、城市水务和智慧水利,下一步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应以大类培养和宽口径、厚基础为导向。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邵东国教授结合在美国相关院校实地考察的经验,对国内水利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与生物、环境等学科紧密交叉以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他也探讨了国内部分高校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对课程学习任务较重的水利工程专业带来的冲击等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马孝义教授就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知识面拓展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了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史海滨教授认为需要进一步梳理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生课程,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在工程应用背景下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山东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刘传孝教授认为,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应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解放思想和突破瓶颈,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增强学生的法律相关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院长齐广平教授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教师团队的组建和科研成果转化、培养方案修订及工程专业认证等交流了看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胡笑涛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仵峰教授、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胡浩云教授、天津农学院水利系王仰仁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副院长张刘东副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孙仕军副教授等也分别就水利工程学科建设、本科生及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加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参会的各用人单位代表也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龚时宏教高认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应以扩大知识面和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为导向,应更加注重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制图能力的培养,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一线工程单位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段爱旺研究员指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水利行业基本情况的了解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建议增设相关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北京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仲勇教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指出,当代水利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欠缺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智慧水务和3S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他希望未来的毕业生能够增强动手能力。耐特菲姆(广州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谢永华表示未来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知识,农学与工程学科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同学们应进一步加强农艺与栽培、土壤肥料等知识的学习。新疆天业节水灌溉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李宝珠、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明义、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彭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李金玲也分别就相关主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严海军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的各位来宾再次表示感谢。他对涉农水利专业的学生提出新时代的新期许,希望与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探寻水利工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